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

我的文藝斷章



時間拉回過去,當時我20多歲,自詡為文藝青年,有用不完的夢想。

走進仁愛路圓環旁獨門獨院的地下室誠品、跑小劇場,又或者幾個人聚集在挪威的森林喝咖啡,聊些社會運動又或形而上話題,彷彿....就可與文藝更靠近的90年代。



當時一票小劇場,像是渥克,甚至包括果陀、屏風,或多或少都代表了一種小眾、實驗、前衛、創新、獨立、反傳統的精神意義。而這種精神,很受文青們偏執的喜好;那時的誠品書店,也同樣立處於一樣的地位,成為一小撮藝文愛好者的後花園。


▲多場實驗劇場的票根,時光已經久遠


時間推進到21世紀現在,當時還總是經濟拮据的果陀、屏風早成了動輒製作上萬人觀看的大型劇團,藉此吸引相對多數的城市中產階級,而非僅是一小撮文藝青年;誠品書店也從文藝人士的秘密後花園,變成大型的「精緻賣場」雖然仍然365天有著不間斷的藝文展演推出,但商業的味道也逐日滲透得深,已經不若當初「像是做爽的文化事業」形象。雖然它從單純書店,演進成為城市文化放送平台的層次,很不簡單。


▲那時節目手冊不用買,現在拿來賣不知道值不值錢

隨著時代推進,這些過往滋養我文藝精神的小眾單位,有些成功將文藝與商業平衡,有些則消失了。我不知道所謂的文藝,該是小眾,又或是能影響越多人越好,只能說,像是誠品,又或屏風果陀雲門這類成功的藝文團體,能走出更為世人接納的新價值,至少為台北這城,更添「顯性的」文藝氣息。

不可否認,當外國友人來訪,你會樂於帶他去逛誠品,你會驕傲的請他欣賞雲門,因為那至少看起來算是「有一定文藝水準」的事物。然,話說回來,我想我還是喜歡「曾經」的小劇場與誠品書店。因為那樣的意識型態,是種私密的美好,是具革命精神的品嚐....

畢竟,在文藝氣息裡頭,我亦相當重視,是否存有「反骨」元素


▲1995年舊誠品搬遷至敦南誠品的DM-喜新念舊、移館別戀(※誠品DM的文案,蠻合文青們的閱讀口味,再生紙的DM紙質亦是一大特色。)

-誠品敦南新館臨時賣場篇

在道路正式通車之前可以先走臨時便道
在新國家未形成之前可以成立臨時政府
在法律未公布之前可以訂定臨時條款
所有的「臨時」都是存在舊秩序之後,完美形成之前
在敦南新館為正式開幕期間
誠品的臨時賣場
1995.10.10起為您先行服務
誠品敦南新館: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3號(新光大樓)
臨時賣場:新光大樓二樓

-天母忠誠店,同步試賣篇

對情人忠誠。對流行忠誠。對思想忠誠。對慾望忠誠。
天母流行租界中,一種多種族消費流行熱潮正在蔓延。
所有關於服飾的,生活的,美食的,書本的,視聽的忠誠
過些日子,誠品天母忠誠店都可以找得到


PS:第一張圖是陶馥蘭舞蹈劇場,以文學為題結合舞蹈,在民國80年文藝季演出的DM,票價100元(普遍來說,當時小劇場的票,如果賣到300就算貴的了)


沒有留言: